登录      注册

出版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出版常识 >> 出版常识

出版常识

日期:2017年1月11日 09:38

稿件的“齐、清、定”

  什么是“齐清定”?从字面上理解,这三个字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内容齐全、清楚、确定,但是实际上要完全达到这三个字并不容易。但在具体工作中,对这个原则的认识又因人而异,难以把握。“作者认为自己的稿件已经达到这一要求,而编辑却不敢认同”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随着计算机新技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有必要就“齐、清、定”原则与作者达成新的共识,从而提高原稿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出版物质量。

  “齐”指书稿内容齐全。这是构成一本书的所有要件都必须具备,文稿、图稿和附件(前言、目录、后记、附录等)都齐全无缺。

  这对作者来说并非难事,现在的文字处理软件功能都很强大。比如可以自动生成目录,可以利用软件完成索引的编排等。另外,如果书稿中还有图表、公式的话,利用诸如微软的Word软件和Excel软件还能帮助进行图表的编排及插入。

  “清”指内容清楚。这主要是指稿面清晰,尤其是插图描绘、表格制作、公式说明等清晰明确,没有疑义。 借助Word软件,作者可以对稿件的内容结构、行文格式先作一次统一。比如,章节标题的层次、脚注或尾注的处理、参考文献的编排、图表照片的插入等。

  “定”指内容确定。内容确定,就是要求作者提交稿件时文、图、表格等确定,发稿审校后不再大范围修改、增删内容。发稿后大幅度的修改会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多困扰,要么重新编辑排版校对,要么编辑拿着排版后稿件和新的改稿逐字逐句核对修改,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费时费力,这些解决方案无疑会提高编审校对次数,推迟出版时间,人为拉长出版周期,最后还是有可能提高错误率,降低图书的质量。

  每个出版社都会有相应的作译者规范,作者只需要在交稿前根据编辑提供的规范,对稿件进行规范化处理,做到体例统一、术语统一、名词统一、图表规范、公式明晰、文献引用一致等,就能将齐清定的关口前移,使原稿质量提高。那么,编辑人员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稿件的内容,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斟酌科学性、知识性问题,而不只是注重标点符号、错别字的修改以及注释、参考文献或体例的调整等工作,提高编校质量。如此,将会缩短编校周期,提高图书的质量,作者、编辑皆大欢喜。

图书出版流程

  一本书从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编辑审读、加工到出版发行,要经过许多环节和一系列的具体手续。

  1.选题调研

  编辑通过市场调研提出出版内容选题,经过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或出版社选题论证委员会)的三级论证,最终由出版社选题审核委员会审批通过,报省一级新闻出版局批准。

  2.选题报批

  省一级新闻出版局依据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对出版图书选题内容进行审批,确保有关选题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新闻出版署〔1997〕 860 号)等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选题,实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即出版单位须向新闻出版总署专题申报备案,同意后方可出版。

  3.组稿、编辑

  选题经批准后,出版业务进入编辑环节。 编辑组织稿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直接与作者签约组织稿件,或委托作者(多为知名学者)代理组织稿件。每一种图书,都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约定和保护作者和出版社双方的合作条件和权利。

  4.审稿、申报书号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稿实行三审制,对稿件进行三个级别的审查,即责编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和社长(总编辑)终审。三审后的书稿按齐、清、定的原则,发送出版社的出版生产部门,进入生产流程。

  出版社总编室负责向出版业务部申请分配书号、条码并向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申请CIP(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数据,即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内容、选取规则及印刷格式,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印张等。

  每年12月,出版社将有关书号申请的各项材料,经由省新闻出版局报送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核定下一年度发给公司的书号数量。新闻出版总署将书号按核定数量经由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社。出版社按照所得书号数量,填写ISBN条码制作申请单,报送国家图书条码中心制作相应条码。出版社也可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或随时向省新闻出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所需数量的书号。

  在书号获批后,编辑人员填写《CIP数据申请表》,再由出版社总编室将《CIP数据申请表》报送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将编制完毕的CIP数据返给出版社,以备印载在图书上,作为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

  5.确定印数和定价

  图书定价和印数由各出版社营销部连同责任编辑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分析确定。定价主要参考因素为成本、图书印数、同类书市场价格及该书目标读者群的消费能力。印刷数量的确定主要参考成本、定价及对该书销量的预测,一般每版图书的印刷数量划分为四种情况:3,000册至4,000册;5,000册至8,000册;8,000册至10,000册;或10,000册以上。一般来说,出版社主要采用较少印数、多次印刷策略,以降低出版风险、减少资金占用,加快周转。

  6.排版和印刷

  有关书稿经社长(或总编辑)终审签发后,由相关出版社之业务部门完成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并负责安排印刷商排版、印刷。出版社将达到印制标准的书稿发送到印刷厂,进行排版及制作清样,图书清样完成后,送出版社出版部进行校对,出版社将校对完的清样退回印刷厂,印刷厂按出版社所做的改动进行改版,这样反复三次,行业内称为“三校”,最后经该书责任核对、责任编辑和出版部主任审定签字,交社长(或总编辑)签批,返回印刷企业,进行印制、装订。

  7.发行和销售

  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般采用自办发行、独立发行、参加图书订货会等方式销售。

  自办发行是由出版社与零售书店签订协议,一般由出版社将成品书从印刷厂发运到各书店。

  独立发行是由出版社根据资质情况选择发行商,并与发行商(主要为图书批发商)订立批发协议,一般由出版社将成品书从印刷厂运送到批发商的仓库,批发商将书发送至其下游客户,批发商在约定期限内与出版社结清书款。独立发行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于发行商广泛的发行渠道和较低的发行成本,且图书销售回款有较好的保证。独立发行又可以分为包销和经销,包销主要以学生课本和畅销书为主,一般不允许退货;经销则是以一般图书为主,通常允许退货。

  出版社每年定期参加的主要图书订货活动有:全国每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书市,每两年一次的全国规模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此外,亦参加各类专业出版社订货会、民营书店联合举办的图书订货会以及各种图书团体采购活动等。近年来,还可以参加每年一度的国际最大图书展览——“法兰克褔国际图书博览会”。

  出版社营销部及责任编辑负责策划、参与图书市场推广活动,主要形式有参加全国各大定期新书订货活动,在全国各种新书目录及《中国图书商报》上发布新书预告,组织作者到零售书店举办讲座、签名售书等新书推广活动,组织书评家发布书评等。

图书出版三审制

  对于图书出版而言,审读书稿是关系书稿质量高低和规范与否的重要环节。三级审稿制度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是现行的审稿制度,三审制于出版管理而言是一种制度,于审读书稿而言是一种审稿方法。

  所谓三审制,是指责任编辑(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均可担任责任编辑)对书稿进行初审(一审),编辑室主任(副主任)或由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复审(二审),社长或总编辑或者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终审(三审)。三审制对各个审级都规定了具体的人物,在程序上交叉互补、递进制约,既可以实现对书稿客观、公正评价,也可以避免由于编辑人员知识不足和工作疏忽造成的失误,有助于对书稿质量的严格把关。

  三审制对各个审级的任务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分工,其具体内容是:

  初审(一审)是对书稿进行全面检查,做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初审是编辑部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担任初审的责任编辑的水平高低和认真态度,对提高图书质量和出书效率极为关键。初审是三审制的基础,必须认真把关,逐字逐句审读书稿。初审对书稿的政治倾向、思想品位、学术或艺术价值、结构体例、文字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对全书的优缺点要做出实事求是地评价,同时对书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反面的出版价值做出评估,严格按照编辑规范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并写出比较中肯的审读意见。

  复审(二审)是在全面了解书稿内容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角度审核初审的审读意见是否中肯,对书稿的内容和形式再度把关,对原则性的问题和初审未能解决的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处理意见,如果初审不符合要求,应退回责任编辑重新审读加工。

  终审(三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具体情况,或者审读全稿,或者根据初审、复审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抽审部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审查初审、复审意见,对书稿的质量和形式,从全社和全局的角度考虑书稿是否适宜出版,提出书稿是否采用的决定性意见。终审既要解决初审、复审提出的问题,又要发现初审、复审未能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最后的把关,是编辑审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所谓提出书稿采用与否的决定性意见,包括这样三种情况:一是由社领导委托编审、副编审终审,但是未授予他们以签发权的书稿;二是按照国家出版管理规定,其采用决定权在有关上级主管单位而不在出版社的书稿;三是出版社无把握决定是否可以采用,而须请有关领导单位或专家审定的书稿。

书稿三校制

  书稿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具体过程如下: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校对内容包括: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校样处理:书刊稿件经过排版后打印出的少量样张,称为校样,除供校对之外,还供编辑、作者通读。编辑人员通过校样,要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弥补加工整理或发稿的疏漏,还要处理作者的改动和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也要进行类似的样带、校片审校。

图书常见编校错误

  一、封面、扉页和版权页常见错误

  1.封面、扉页、版权页的内容不一致。

  2.封面的汉语拼音出现错误。

  3.上、下两册套书,封面的表示方式不一致。

  4.封底使用的中国标准书号条形码,没印在规定的位置。

  5.版权页上的印数没有累计;改版时印次没有累计。

  6.对于32开本,印张数应是0.0625的倍数;对于16开本,印张数应是0.125的倍数。

  二、目录常见错误

  1.目录的页码标错(所标页码找不到所列内容)。

  2.目录标题与正文不一致:错字、漏字、多字。

  3.目录缺列或多列内容(次要标题要么全列,要么全不列;前言一般不列在目录中)。

  三、正文常见错误

  1.同一本书中不同地方表述的同类文字采用了不同的形式。

  表示数量的词,有时用阿拉伯数字,有时用中文字;所用物理量纲,有时用中文物理量,有时用英文物理量;有时"1"为标题,有时"1"不为标题;某一个词汇采用了不同的表达形式:如"存贮"与"存储","其他"与"其它","电脑"与"计算机","傅里叶"与"富里叶"等。

  2.正文引用引文时,不应有脱字、误字或断章取义的现象。

  3.经常出现容易混淆的字,如:园-圆、份-分、挡-档、催-摧、复-覆、予-预。

  4.公式中的错误:缺括号、缺分数线、缺下角标、重复排号、数字计算错误,符号说明错误,公式排错造成异议。

  5.语法逻辑错误:语义重复或交叉;缺少句子成分;句子读不通。

  6.缺字少词。

  7.缺标点、多标点、标点用错。

  8.人名、地名用错。

  9.政治性的错误。

  10.科学准确性的错误。

  11.不正确的缩写。

  四、参考文献常见错误

  1.作者姓名写错。

  2.图书、期刊不分(图书应标明出版社;期刊应标明刊号)。

  3.未注明出版时间。

  五、其他错误

  1.全书版式不统一或出现错误。

  2.图示与正文意思不符。

  3.与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

  图书的开本及规格

  开本是指一本书幅面的大小。以整张纸裁开的张数作标准来表明书的幅面大小,如把一整张纸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页,叫16开,切成32小页叫32开,其余类推。由于整张原纸的规格有不同规格,所以,切成的小页大小也不同。把787毫米×1092毫米的纸张切成的16张小页叫正16开,把850毫米×1168毫米的纸张切成的16张小页叫大16开。

  开本的类型和规格通常分为以下三种:

  (1)大开本

  12开以上的开本。适用于图表较多,篇幅较大的厚部头著作或期刊。

  (2)中型开本

  16开—32开的所有开本。此属一般开本,适用范围较广,各类书籍均可应用。

  (3)小开本

  适用于手册、工具书、通俗读物等,如46开、60开、50开、44开、40开等。

  我们平时所见的图书多数为16开及32开的,这样的书才能方便读者的阅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印刷厂的技术条件不同,常有略大、略小的现象。在实践中,同一种开本,由于纸张和印刷装订条件的不同,会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如方长开本、正偏开本、横竖开本等。同样的开本,因纸张的不同所形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偏长、有的呈方。

  开本的基本开切方法常见的有三类:

  (1)几何级开切法,也叫对开式切法,所切都是以2的倍数进行,如4开,8开,16开等,是一种最合理、最正规、应用最广的开法,其纸张利用率高,印刷装订方便。

  (2)非几何级开切法开切不符合几何级数,其优点是可以直线开切,节约纸张。缺点是开出的页数不能全用机器折页。

  (3)纵横混合的开切法不能沿直线开切,对印刷和操作都有不良影响,有剩余边纸,不符合节约原则。主要适合于异形的图书需要。

  出版社是怎样统计各类图书的版面字数的

  经常碰到作者交来的稿件字数超标情况。因为字数涉及定价,也会影响销售和出版周期。如果是专著类也会影响到资助费等。有必要让更多作者了解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

  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在统计图书的版面字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2.书眉(或中缝)和单排的页码、边码作为行数或每行字数计入正文,一并计算字数。

  3.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实际版面计算字数。

  4.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的,该面按正文满版字数加15%计算;超过10行的,该面按正文满版计算字数。对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可采用折合行数的方法,比照脚注文字进行计算。

  5.封一、封二、封三、封底、护封、封套、扉页,除空白面不计,每面按正文满版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书脊、有文字的勒口,各按正文的一面满版计算。

  6.正文中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满版字数的20%计算字数。

  7.以图片为主的图书,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50%计算;没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20%计算。

  8.乐谱类图书、地图类图书,按满版字数全额计算。

  9.外文图书、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拼音图书的拼音部分,以对应字号的中文满版字数加30%计算。

关于书号的一些知识

  一、书号

  书号即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全译为:国际标准图书编号)。在书的封底处可见条形码及上面的一串数字,这就是书号。每个书号就相当于公民的身份证,一个身份证号代表一个人,书号也是这样。一个书号就对应一本书或一套书,没有重复的。

  国内的书号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分配给全国各个出版社。在正规书籍的版权页(一般在扉页的反面)还配有CIP(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全译为:在版出版物目录)数据,这是跟书号相配套,二者是国内版图书不可缺少的必要数据。如果没有,只能算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是不允许定价的,也不允许销售,否则就属于新闻出版总署所定的非法出版物。

  目前,国内共有560多家出版社,书号资源主要由这些出版社掌握着。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出版社不能买卖书号,买卖书号属于违法行为。对于合作出版或自费出书的作者而言,要获得书号需要向出版社助销一定量图书或交纳一定数额的出版管理费。

  书号一般分为丛书号和单书号。丛书号,也叫就套书号,是指用于出丛书的书号,一套丛书用一个号,每个号可出上中下或第1辑第2辑等若干本书,一般要求标明本套书的“总定价”,原则上单本不定价,即其中的一本不能与这套书拆开单独进入新华书店或二渠道发售(目前市场上单独发行的丛书也有很多)。其号对应的名称一般是“××文丛”、“××文库”等。单书号即单号,也就是一书一号,平时所说的单行本就是用这种书号所出。

  书号本没成本,也不许买卖,但有些出版社在受理合作出书或自费图书的时候收取些“管理费”、“审稿费”也是可以理解的。基本行情是,单书号出版管理费为10000至30000元不等,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出版社价格相应不同。可在国内公开发行,进入新华书店或二渠道(批发、书商市场)等。 国内单册丛书号出版管理费为6000至10000元不等,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出版社标准也不同。

  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图书,管理费用相对而言要低,单书号管理费1000-1500元,丛书号500—800元不等。港台的出版管理费虽然很低,但用这些书号所出的图书一般不能在国内发行,除非在港台印刷并经国内新闻出版管理单位批准入境方可,否则会被当作非法出版物予以没收。此外,用港台的号出的书,在评职称时不予承认。因此,作者在选择时需小心谨慎。

  二、电子号

  除了上面所说的单号和丛书号,还有一种叫电子号的比较常见。电子号是指音像出版社或电子出版社的号。书号的外观上和一般出版社纸质图书的书号一样,但是,这种书号是要求配光盘的。因为是以光碟为主,该书号出版的图书无需经中国版本图书馆分配CIP数据。但是该书如果入市场公开发行,则要以图书配合光碟共同销售,不然就进入不了正规市场。电子号的书号管理费用标准比较低。所以,很多作者因为想展示成果、评审职称或是企业内部发行、宣传的图书,印数不多,不公开发行,也不用配光盘进入市场公开销售的图书,多用这种号。

  三、如何鉴别书号的真伪

  国内出版社的书号很少在网上公布,但一般可以通过中国版本图书馆查询得到。若想查询,点击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http://www.cppinfo.com/index.shtml,在相应位置输入中国在版图书数据(CIP)即可。国内版的图书,CIP数据在版权页可以查询到,输入书名或本册书的在版编目编号即可。版权页的位置通常在内芯扉页的背面。

  常见的六种书籍装订方式

  设计、印刷和装订是一本书籍的主要制作流程,应该同样进行重视。装订是将印好的书页加工成册等印后加工工艺的体现,我们常见的书籍装帧的装订方式主要有平订、锁线订、骑马订、塑料线烫订、锁线胶背订和无线胶背订六种。

  1.平订

  平订是将配好的书帖相叠后在订口一侧离边沿五毫米处用线或铁丝订牢。按订书所用材料的不同,又有“缝纫平订”和“铁丝平订”两种方式。

  缝纫平订使用工业缝纫机,以线为订书材料。铁丝平订使用订书机,以铁丝为订书材料,因铁丝易锈蚀以致书页松散,现已少用。平订须占用一定宽度的订口,书页只能呈“不完全打开式”,书刊太厚则不容易翻阅,所以平订一般适用于书页不到100张的书刊。

  2.锁线订

  锁线订又称“串线订”,是将配好的书帖用线逐帖串订成书心。订书时,依次将每一书帖“骑”在锁线机上,用带线的订针顺序订穿每一书帖的居中折缝将各页连缀,同时锁线穿梭而过将各帖书页“锁”紧成册。因订线在书页居中折缝处,书页可呈“完全打开式”。锁线订适用于书页较多的书刊,但书脊上订线较多,因而平整度较差。

  3.骑马订

  骑马订也称“骑订”,是将封面与正文的书帖在订书机上成“骑势”套叠后,用铁丝在左右两页相连的书帖居中折缝处穿过,将封面连同正文书帖一起订牢。骑马订的工艺流程短,出书快,成本低。但是,由于书页仅仅依靠两个铁丝钉连结,而且铁丝易生锈,所以牢度较差。骑马订一般只适用于期刊或页数较少(50张左右)的图书。

  4.塑料线烫订

  塑料线烫订是预先单独订合各书帖再胶粘连帖的订书方法。在折页机进行最后一折之前,在每一书帖的居中折缝线上塞进一根特制的n形塑料线,并使其两根订脚穿透各个书页后外露;再在订脚处加热,使塑料线熔化沿折缝与书帖粘合;然后进行最后一折,形成已由塑料线烫订牢的单独书帖。最后,把配好的各帖书帖用无线胶背订方式连成书心。

  5.锁线胶背订

  锁线胶背订也称“锁线胶粘订”,是将“锁线”和“胶背”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订书方式。订书时,先用“锁线”法将书帖订连起来,再用“胶背”法粘牢。这种方式兼备两种订书方式之长,所以被普遍采用。

  6.无线胶背订

  无线胶背订也称“胶粘装订”,是将书帖或书页完全用胶粘剂粘合。订书时,先将排好次序的若干书帖捆紧,并将书帖居中折缝一侧打毛,再横向锯出若干条一定深度的沟槽,然后涂布胶水;待胶水渗透、干燥,书页就被粘牢。这种订书方式可用于书页较多的书刊,书脊平整度也较好。但是,如果胶水的黏度不够高,书页容易脱落。

  以上是六种基本的装订方式,不同装订样式采用的订书方式也有所不同。骑马订、平订、锁线订、无线胶背订、锁线胶背订和塑料线烫订等主要用于平装书和期刊的装订;锁线订、无线胶背订、锁线胶背订和塑料线烫订主要用于精装书的装订。

如何把握图书的装帧设计方案

  所有的编辑都要面对设计师送来的装帧设计方案。审定装帧方案,是书籍出版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未来书籍出版之后,是否可以获得社会、经济双效益的大事。如果设计方案满意,当然好。但是,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拿到的设计方案十之八九是不满意的,甚至认为设计的方案,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那么,用?还是不用?如果不满意,如何给设计方案提意见?这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

  编辑在审定方案时常发生这样几种情况:虽然不满意,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说“不行,再设计一个吧”,没有具体意见,设计师也无所适从,再设计依然不符合编辑的要求。一些编辑在无奈情况下,勉强充当“内行”对设计方案的色彩、构成等问题指手画脚:“这块颜色是否太鲜了?那块颜色是否去掉?这个图案是否换个位置?”使设计师非常难,因为许多的设计方案,“虽然看来只是改动了一点点,但破坏了整个的设计方案”。执意不改,结果,编辑与设计者双方都很尴尬。那么,编辑应该如何把握设计方案呢?如何给设计师提意见呢?

  我认为,编辑在审定封面时,首先应该是对装帧整体的艺术气质的把握,要尊重书籍装帧艺术的自身规律,提出一个责任编辑应该把握的“大问题”。这样,设计师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编辑的意见。

  那么,什么是编辑应该把握的“大问题”呢?可以以下8个方面加以把握:

  (1)注重把握装帧设计的形式与书籍内容相一致的原则;

  (2)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出版社对图书的读者定位;

  (3)把握住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原则;

  (4)把握住设计创意推陈出新的原则;

  (5)把握装帧方案的印制与装订工艺;

  (6)把握装帧材料的使用;

  (7)把握艺术风格多样化、审美心理时尚化、促销意识市场化;

  (8)注意编辑与设计师的沟通与磨合。

所属类别: 出版常识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